公元前225年,秦始皇在先后灭掉韩、赵、燕、魏四国后,将视线转向了南方的楚国。作为南方大国,楚国的历史异常悠久,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开国时期。彼时,楚国仅是南方的一个小部落,甚至称不上国家。然而,经过数百年的扩张和兼并锦富优,楚国逐渐壮大,最终成为一方霸主。
到了春秋中期,楚国已跃升为列强之一,仅次于晋国。进入战国时代,楚国更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,国力排名靠前。然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刻,楚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。首先,在过去百年间,秦楚之间多次交战,楚国领土被大幅蚕食。其次,楚国内部屈景昭三大家族激烈内斗,导致国力消耗严重。
正因为楚国的衰弱,秦国高层对灭楚所需兵力产生了激烈分歧。老将王翦坚信至少需要六十万大军才能征服楚国,而以李信为代表的年轻将领则主张二十万兵力足矣。最终,秦始皇采纳了李信的方案,决定用较少兵力出征。
展开剩余85%然而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李信的进攻遭遇惨败。二十万秦军几乎全军覆没,这成为秦国统一进程中最严重的一次挫败,险些改变历史走向。李信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非其指挥能力不足,而是在战斗过程中,身后的秦军突然叛变,切断了他的后路,导致补给断绝且被楚军夹击。
发动叛变的人正是秦国丞相昌平君芈启。根据后世学者推测,他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岳父,同时也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外祖父。那么,这位昌平君究竟是何许人也?为何会在关键战役中背叛秦国?
关于昌平君的史料非常稀少。正史中,几乎没有单独记载他的传记,我们只能从其他人物传记中零星拼凑出他的故事。且史料似乎有意淡化甚至抹去有关他的记载,令后人对他的真实身份和动机捉摸不透。
要理清楚昌平君的故事,就必须从秦楚两国的联姻谈起。秦楚联姻历史悠久,早在春秋时期,两国为对抗晋国曾结盟。春秋晚期,秦国曾嫁公主给楚太子,未料公主反被楚王看中,引发父亲强娶儿媳的闹剧,也间接导致伍子胥叛逃复仇。战国时期,为抗衡魏国,秦楚多次联姻锦富优,政治联结紧密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芈月这位楚国女子被送入秦国。芈月出身楚国王族的偏支,嫁给秦惠文王,起初地位仅相当妾室。秦惠文王已有正室魏国王后,并育有一子。芈月能受宠已属不易。秦惠文王去世后,魏国王后之子秦武王即位,但不久因举鼎事故意外身亡。随后,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继位,年幼的他政权被芈月以太后身份操控。芈月扶持娘家,弟弟成了秦相,秦昭襄王还娶了楚宗室女子。
尽管秦楚两国通过联姻建立了联系,但边境争夺战依然激烈,双方在四川地区鏖战正酣。秦昭襄王的次子,也就是秦始皇的祖父,娶了楚宗室女华阳夫人。芈月去世后,秦昭襄王虽试图清理芈姓官员,但双方关系已深度交织,难以割裂。
此时,楚国王子被扣为秦人质,秦昭襄王将一女嫁给他,意图借此影响楚政,图谋吞并楚国。该楚质子与秦公主育有昌平君。多年后,楚考烈王驾崩,按理质子应归楚继位,但秦国不肯放人。关键时刻,黄歇这名随从策划交换身份,质子悄然返楚继位,成为楚考烈王,而秦公主与昌平君则留在秦国。
昌平君自幼在秦国长大,成为秦臣,但作为楚王子,若回楚国,极可能继承王位。此后,秦昭襄王逝世,秦国短短数年换了四代君主,秦始皇登基。昌平君辈分比秦始皇大,按理应被称表叔。因秦楚关系恶劣及芈家势力受限,昌平君在秦国政治地位平平。
秦始皇少时权力旁落,母赵姬与宰相吕不韦掌权,芈家一度被压制。昌平君则逐渐助秦始皇巩固权力,曾带兵平息宦官嫪毐叛乱,赢得秦始皇信任,被任相国。
转向楚国,楚考烈王长期无子,春申君黄歇开始施计。黄歇先让门客妹妹怀其子,再献给楚考烈王。此子被立为太子,继承王位后,春申君却遭亲属刺杀。新王幼年,权力由其母与舅舅掌控。此王死后无子,其弟继位,引发王位合法性争议。亲生子发动政变,自立为楚王负刍。
负刍继位时,秦国已灭韩,席卷赵地,着手整合楚国内部对抗秦。但楚国世家屈景昭三大家族更关心家族利益,内部矛盾严重,导致负刍难以形成强大统一战线。燕国覆灭后,秦军转向楚国,灭楚战争正式开始。
此时昌平君亦有动向。后世学者推测,秦始皇曾娶昌平君女为妻,所生儿子为扶苏。扶苏因有昌平君外祖身份,难被立为太子。灭楚期间,昌平君被派驻楚旧都陈郢,或因与秦始皇政见不合—他支持分封制,而秦主张郡县制;或因其楚王子身份,利于秦国统治楚地。
据猜测,楚国贵族秘密联系昌平君,承诺支持其称楚王,提供更大诱惑。昌平君遂背叛秦国,截断李信大军退路。李信二十万大军补给断绝,被楚将项燕追击三日三夜,最终遭重创。
虽然昌平君叛变给秦国带来重创,秦始皇随即派出六十万大军,由王翦统帅,历时一年,项燕被击败,楚国被横扫,楚王负刍被俘。负刍降后,昌平君被楚贵族拥立为楚王,持续抵抗。谁拥立昌平君存争议,但无论如何,他已是楚国唯一继承人。然而楚国命运已定,昌平君即位不到一年即被王翦击败,死于战乱。
昌平君若未背叛,或将是秦国权势显赫的相国,甚至超越李斯。但作为楚室子孙,最终他选择背叛秦国,短暂执掌楚国王位。或许他在临终时,曾对自己的选择心存忏悔,也或许不曾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